昆明市公共资源交易借势发力

发布时间: 2015-07-07 17:04:41 发稿人:本站编辑浏览量:

“昆明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昆明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办,原名为昆明市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成立于2010年4月。2012年2月更名为昆明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昆明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洪安在接受《公共采购》杂志记者采访中介绍。 

昆明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是昆明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主要负责组织制定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规则、制度等地方规范性文件并监督执行;对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活动进行指导;对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履行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职能进行监督;对公共资源的投诉举报进行受理和调查处理;对评标专家和招标代理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对投标保证金和廉政保证金进行监督管理。
    电子化平台显成效 

  2014年3月1日,昆明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昆明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全面实行电子化交易的通知》,标志着昆明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正式开始运行。 

  而据张洪安透露,其实早在2013年11月份,该平台就已完成了首次试运行。那时,距《电子招标投标办法》的正式实施,也仅过去了半年时间。可以说在当时,全国大部分对于电子招投标的探索,还基本停留在筹划阶段。昆明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的建设不仅仅是时间上的领先,在没有多少先例进行参照的情况下,昆明市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平台在筹建运营、系统标准、应用监管等各个层面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与尝试,也因此率先因地制宜地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昆明进行实地调研后表示,昆明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其经验对全国极具示范意义。 

  据了解,2014年8月25日,继深圳之后,昆明市成为第二个被列为全国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创新的试点城市。 

  PPP模式三方共赢 

  昆明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建设发展,之所以能够先行一步,除了其发展方向在《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办法公布之前,便与招投标行业电子化前进方向相符合之外,其建设所采用的PPP 融资合作模式也同样功不可没。  
    所谓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通常译为“公共私营合作制”。广义的PPP是指政府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合作关系,以授予特许经营权为特征。从管理角度看,PPP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同时为民营部门带来利益。PPP有BT(建设、转让)、BOT(建设、经营、转让)、BOO(建设、拥有、经营)、LBO(租赁、建设、经营)、BBO(购买、建设、经营)等多种方式。

张洪安说,监管办在执法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尽快推行电子招标制度是完善和加强执法手段的重要措施,既然国家已经立法就应当尽快推行。但如果向政府申请建设资金,一是申请周期长;二是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平台一般不能收取费用,加工的信息需要平台运行一定时间积累了相关数据才有可能。眼下当务之急是先上马然后在运行中不断完善。为此,在请示昆明市政府后,决定采用PPP 模式建设和运营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 

  “电子服务平台的建设不仅是购买一套平台硬件和相应电子工具软件,还需要采购维持系统服务的运营商伴随服务。因此,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不仅应考虑建设资金的筹措,还要直接面对如何维持平台正常运营的现实问题。”张洪安说道,在一些地区,政府可能一次性拨款建设了服务平台,但不会给平台的运行费用拨款,即使拨付费用也会很少。这样, 地方平台为了生存只好采用会员制或强制购买CA证书的办法维持平台的公共服务,这不仅违背了服务平台社会公益服务的宗旨,而且还可能造成服务区域化乃至地区封锁。 

  “昆明市监管办考虑到电子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维护的特点,决定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北京筑龙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作为BOT 合作伙伴,本着平等互利、风险共担的原则,由该企业投资2800 万元对全市及其8 个县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建设和5 年的运行维护。依据合同,服务平台的所有服务项目全部免费,体现政府公共服务的公益性质。而作为投入的回报,运营商可以通过其自己的交易平台在该系统开展电子招标交易活动,并经地方物价局批准适当收取投标人的费用。投标人投标则实现无纸化投标,同过去制作标书的印刷费相比也大量节约了资金。因此,实现了政府、运营商和招投标当事人三方共赢的局面。”张洪安分析说。 

   集中交易“七统一” 

  “昆明市公共资源交易始终坚持‘政府领导、管办分离、集中交易、全面监督’的运行机制,所有需要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交易行为的招投标项目都需要做到七个方面的统一,公开交易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张洪安说道。 

  他介绍说,交易规则统一;项目统一进场,市级各类公共交易项目统一在中心交易;场地统一安排,由中心根据项目交易特点统一安排交易场所和交易日程;信息统一发布,各类交易信息统一在中心电子化系统和网站上发布;专家统一抽取,在有关部门监督下在专家库中统一抽取评标专家;交易统一监督,由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办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交易活动全过程统一监督;结果统一公示,交易结果统一在中心电子化系统和网站上公示。 

“在七个‘统一’之前,有的行政主管部门会制定行业交易规则,设置不合理门槛或条件,为某些利益关系人量身定做,导致潜在投标人为了获得项目投其所好。”张洪安坦言,一些有“关系”的投标人会通过不正当的利益输送,采用不规则竞争,造成挂靠、借资质、围标、串标、业绩造假、人员身份造假、违法分包转包,以至于出现依法诚信、遵规履程的企业却不一定有竞争优势, 弄虚作假、诚信缺失的反而中标的“怪现象”。

而在市场开放上,昆明的公共资源交易也鼓励市场主体充分竞争,在市场和准入制度上不设门槛,全面放开,创新了多项制度给予保证,几年来有8 万多家次企业参与了竞标,平均每个项目有9 家企业参与竞争。通过公开竞争性比选和公开招标选择代理机构,引导代理机构在代理活动中加强招标文件的编制能力和开、评标组织能力建设,提高代理业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我们取消了资格预审,采取资格后审,凡具备招标文件规定资质的潜在投标人均允许参与投标。”张洪安说,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虽然是相关法律法规所允许的,但过去一些业主却会借资格预审筛选过滤掉不利于项目操控的潜在的投标人,最后只保留5~ 7家,而采取资格后审,一个项目最多可以吸引100 多家潜在投标人参与竞争,实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